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楊丹)為了營造更優營商環境,石峰區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實現新突破、取得新進展、獲得新成果,持續推進一批創新創優成果和先行先試經驗走深走實,為營商環境優化注入新活力。
一、抓優機制體制,破解執行難題。石峰區聚焦企業破產暨法院“執行難”問題,精準發力,持續用力,進一步優化破產處置府院聯動機制。由政府和法院共同設立破產管理人援助基金,并制定相應的管理和使用辦法,妥善解決破產費用保障問題及破產管理人的履職經費,著力營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在審結的株洲沐陽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申請破產一案中,債務人破產財產不足以支付全部破產費用和管理人報酬,石峰區府院雙方“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合力處置”,在全市率先實現企業破產援助基金首撥,解決企業破產費用難問題,確保了該破產企業依法有序退出市場。該案件為基層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完善“執轉破”機制,引領僵尸企業規范有序退出市場,減輕歷史遺留包袱,做出了有益的成功嘗試,被評為株洲法院優化營商環境典型案例。
二、抓強革新定力,突破審批時效。石峰區主動對標國內最高標準、最優水平,全面整合力量、優化辦事流程,在全市率先試點水電氣報裝城區破占道管理微改革。出臺了《石峰區城區破占道管理微改革實施方案(試行)》,再造審批程序,明晰部門責任,推進“一站式”辦理。微改革的核心就是變審批為服務,變企業跑為部門跑,變“先審批再施工”為“邊施工邊審批”。該舉措實現“破占道”審批3到5天縮減至2小時內,大大提升市政管線接入破占道審批效率。今年,市“三高辦”將以石峰區水電氣報裝破占道“即報即辦”微改革為典型,構建市區聯動、齊抓共進的生動局面。
三、抓實攻堅克難,助推項目建設。石峰區委、區政府堅決貫徹落實上級有關指示精神,把打通藏龍路一期項目“腸梗阻”作為回應民眾期盼、疏通堵點難點的重要民生工程和推動田心片區城市更新的扎實舉措,成立區級工作專班,創新實施靠前、集中、全力、維穩“四個攻堅”,1月8日圓滿完成了藏龍路一期項目最后兩處房屋拆除工作,啃下了長達近六年的“硬骨頭”。隨著“腸梗阻”的打通,藏龍路將很快拓寬至雙向通車,極大方便了田心片區居民和雪峰嶺學校師生的出行,也給中車研究所、中車株機這些相關企業的產品運輸打通第二通道,為暢通片區交通,升級城市功能提供重要支撐。藏龍路一期項目打響了2023年項目攻堅工作第一槍,吹響了“項目攻堅年”活動沖鋒號,此項工作已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肯定。
【鳴響品質形象“交響曲”,提升高質量發展質效】
為深入貫徹落實打好“發展六仗”部署,著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擦亮“創業株洲、萬事無憂”營商環境品牌,石峰區推行“234”工作舉措激發優化營商環境潛力。
一、健全兩項機制。通過完善“企業辦事不求人”和學習“蕪湖1%工作法”制度體系,實現為企業服務新進階。打造“企業辦事不求人”升級版。梳理各職能部門的惠企政策,通過微信群推送、發放惠企政策匯編等方式精準推送惠企政策及各類信息1000余條次,推動企業惠企政策應享盡享。持續組織政企早餐會,邀請企業家面對面溝通,講問題、提意見。深入開展“送政策解難題優服務”行動,組織全區34個部門,動員219名干部迅速下沉732家企業,實現了全區“四上”企業全覆蓋。依托“兩線三會一鏈一群一平臺”,廣泛收集企業急難愁盼問題。一季度,全區辦結企業問題55個,解決了天橋起重廠門前路面塌陷、火炬工業爐產業基地二期建設前相關報建報批手續的流程指導等一批企業急難愁盼問題。探索“蕪湖1%工作法”進級版。聚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搭建政銀企對接平臺,組成金融服務小組,針對不同規模不同產業特征的企業采取“線上+線下”的模式,全方位為企業進行“一企一策”的對接服務,一季度協調銀行提供紓困資金3.23億元。聚焦減稅降費,開展稅收宣傳月活動和便民辦稅春風行動,成立退稅減稅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形成統籌聯動的退稅減稅工作體系,讓稅惠紅利直達市場主體。聚焦抓好民營經濟“六個一”工作,引導激勵廣大民營企業及中小企業進一步創業創新、做強做優。
二、優化三大環境。通過圍繞城市建設、市場培育、品牌推廣,營造讓市場主體舒心的發展環境。優化城市環境。圍繞兩區融合發展,用好用足石峰區產業優勢、經開區空間優勢,共同承接軌道交通、半導體器件、新能源、新材料、北斗應用等產業項目。加快推進清水塘產業新城建設,引進一批中車雙碳產業園、三一項目、廣鐵物流園等高產值高稅收項目,打造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積極推動田心片區城市更新,推進田心片區“十路三地兩校一廣場”硬件建設,“產、城、人、文”融合步伐不斷加快。優化市場環境。印發《株洲市石峰區2023年市場主體培育工作方案》與《石峰區市場主體培育工作評比激勵辦法》。開展特色街區培育行動,培育壯大萬達廣場、萬博瓏(喜盈門)商業廣場、株洲五金機電市場、銅鑼灣廣場等大型商貿流通集聚點;提質升級響石嶺步行街、田心夜市一條街、紅旗路商業一條街等商業動脈帶。一季度,全區市場主體凈增4628戶,其中企業凈增1386戶。新增“四上”企業4家,登記科技型中小企業116家,7家企業入圍全省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優化品牌環境。舉辦第三屆“石峰杯”軌道交通產業技能大賽,彰顯工匠精神。以“賦能雙賽道 創新添動力”為主題的中車株所第三屆科技節,呈現λ實驗室、重載列車自動駕駛系統、時代碳行管控平臺等七大“黑科技”,賦能交通和能源兩大賽道。株洲先進電力電子器件及應用產業集群爭創省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本輪唯一代表株洲市參加省級集群決賽的集群)。在國際上不斷打響“田心制造”品牌,產品已出口70多個國家和地區,電力機車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
三、抓實四個舉措。通過緊扣改革、開放、服務、法治工作重點,打好優化發展環境持久仗。以改革創一流環境。印發《石峰區打造“三個高地”重大改革事項揭榜爭先”實施方案的通知》,在全市率先完成“畝均效益”評價、“三類地”處置、產業鏈招商、“六即”服務改革4項揭榜工作。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城市片區更新開發,在全市首創采用“FBO”模式(即市場化融資-帶資建設-托管運營),通過市場化方式運作,公開招標引進戰略合作方共同參與水泥管廠片區開發,有效盤活閑置資產。在全省率先推行鎮街行政執法“1+N綜合查一次”改革,通過對同一檢查對象聯合多部門同步進行多領域清單式檢查,實現一次檢查、全面“體檢”,從而達到避免重復檢查、減輕市場主體負擔的目標,做到“無事不擾”。以開放促一流環境。建立外商投資精準服務機制,協助外資企業歐西諾進出口公司做好業務拓展,到位外資1萬歐元,成功實現外資破零。實現新注冊外資企業2家(株洲市粵港利勝貿易有限公司(港資)和湖南省株洲市禾帆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臺資))。創新外資引進工作方法,探索以訂單換外匯的模式引進外資企業和外資,聯誠集團與華昌集團已初步達成意向:聯誠集團給華昌集團鋁型材采購訂單,華昌集團在石峰區注冊外資企業并注入外資。提高株洲港、中車物流、336處等資源利用率,推進“湘粵非”鐵海聯運通道建設,幫助聯誠軌道裝備、合宏泰貿易、羽商軌道等區域內重點進出口企業拓寬外貿銷售渠道。以服務強一流環境。“一件事一次辦”改革“一事一標準”全面應用,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100%,網上辦理深度三級及以上達到99%,行政許可事項即辦比率達56.87%。今年,全區已累計辦結“一件事一次辦”事項44204件,為新設企業免費贈送公章500套,為辦事對象免費快遞證照508份,政務服務“好差評”系統評價滿意率達100%。在清水塘產業新城片區設立便民服務中心,已累計服務片區企業群眾482次,提供現場辦事咨詢引導服務99次,窗口線下受理辦結業務61件,產業新城片區新增注冊企業1560家,形成“園區辦事不出園”的石峰樣板。以法治護一流環境。開展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三項專項行動,累計化解因疫情引發的“履約難”“交租難”等案件996件,幫助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快速走出經營困境。主動走訪轄區企業開展“法治護航”活動,為轄區企業追回欠款3478萬元。打造一站式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累計調解涉企案件207件。共立案受理涉企案件434件,已結274件,已結案中調解、撤訴151件。開展涉企行政執法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執法過程全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大力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一審 曾金春
二審 伏志勇
三審 萬朝暉
責編:陳佳婧
來源:湖南法治報